我的偶像海伦·凯勒

张延昭2022.03.25

1649318376731.jpg

我们不会无缘天故就视某个人为偶像,必须是他某个地方触动了我们,才能成为偶像。

海伦·凯勒是我最敬佩的人,不仅仅是对她学术上的敬重,更是对她顽强意志和人格魅力的敬佩。虽然她失明失聪,但她让我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,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憧憬

自我认字之后,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她的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。这本书讲了她从一个整日在地上撒泼打滚连“”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一个女孩,到一个可以写书,站在台上演讲的人。

海伦·凯勒一岁半时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听觉和视觉。在1887年父亲为她找了一名老师,也是改变了她一生的人—莎莉文小姐。莎莉文小姐的到来教会了她许多东西,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爱,也让她爱上了文学。她对那些原本就稀少的盲文书籍爱不释手,反复阅读。因为健康的人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得知识,而她完全依靠触摸书籍,只要是手指碰到的书籍,她都会如饥似渴的读一遍。对她来说书籍就像一座桥梁,架在了她和这个世界之间,让她获得了无穷的知识。

她热爱着一切,她会走进树林里触摸树木、草叶,感受大自然的气息;她会把蚂蚱和蟋蟀捉住放在手心里,和它们说话;她会把手探进鱼缸里感受蝌蚪在她的指缝间游动;她会到果园里漫步徜徉,闻柿子的香味。她仿佛比我们更懂得怎样活着。

她比我们更渴望知识,她比我更热爱自然,也有着比我们更坚强、更勇敢的心,就像鲁迅先生说的:“前途很暗,然而不要怕,不怕的人前面才会有路。”,她失明、失聪却勇敢无畏,却赢得了连我们正常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和荣誉。美国作家马克•吐温曾说:“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,一个是拿破仑,一个是海伦•凯勒。”。海伦·凯勒,她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,那个夏天是不会再回来了,但那个梦却延续到了现在。

人们总喜欢赋予数字一些意义,但其实也是在寻找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。时间会起到激励的作用,生活的某些时刻要达到的目标,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。

所有偶然发生的事件,都是有它的必然性的,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。

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,要坚强。‍


作者简介:

张延昭,女,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初一年级学生。